过程
时间又是匆匆而过,一个月过去了。计算时间的尺度是记录的日子,而记录代表着有时间以及对于某些事情意欲吐露。一个月未记录,一方面是懒惰,一方面是没有更多想要花在记录方面的时间,最后恐怕是不想思考,或是即使想要思考,也不想把思考的内容以言语表达。表达总要耗费精力,需要对内容筛选,需要对文字斟酌,需要对逻辑梳理,需要抵抗什么都不想做的想要休息的心。
最近在工作上犯了错误,这种错误,看起来是可大可小,但是其实反映的是内在思想出了些问题。即开始对工作产生了抵触。对自己预想的困难产生了畏惧,对日复一日的乏味有了过多的疲倦。于是就想逃离,可是逃离也面临着迷茫,该逃向何方。
是否真的有彼岸?
五月底,看过六月初的工作安排,得空休假偷闲。但实际上原本出行的欲望不是那么高。一方面是机会难得,未来不一定有那么方便,轻松安排工作即刻休假;另一面又是如果一直未能找到合适时间休假,我畏难的情绪恐怕会累积,到最后直接放弃;还有想要逃离,想要获得不一样的快乐。
本来也是因为没有明确的目的地,所以一直没想过休假的事,但是现在一切都是恰好,然后目的地也恰好找到了。已经忘记了是怎么找寻到的,大概是某次不经意在小红书刷到,多看了两眼,发现确实可行,于是成行。
不过休假也不是彼岸。
美景确实让人一时的心旷神怡,但思绪很快又会回到现实;疲惫确认让人一时无暇顾及,但休息时会遇到身体与心里的双重打击。不是去享受过程,将行为设立了明确的目的之后,当发现目的无法达成,无力感,虚无感会更甚。可是过程,需要有心才行。
无心的我,吃过,走过,看过,只是像行尸走肉一般机械走向目的地。或许这些都不是我特别倾向所体会的,所以对这些部分的过程我就没那么想要融入其中。就像远程的回家出门,我并不想体验这个路途,我只想到家。
也就是在我的观念里面,路途中这段时间,都是垃圾时间,只是为了让我达成目的不得不走的,我不在乎的。周末的做饭大概也是如此。早上的煮玉米、煮鸡蛋,中午的煮速冻水饺,都是为了不饿而进行的能简则简的必做事项,事项本身,我并不想体验,只想赶紧做完达到吃到饭的目的。
将这些“必备的”流程当做垃圾时间,倒也不是不可以,但是长久而形成的惯性思维,会逐步简化一切。这就会对生活造成一种看起来非常不好的结果。
不会再过多体会食物的味道,只是填饱肚子;不会再体会路途中的风景,只是走到目的地;不会过多留意与他人的交流,只是日常社交,最终还是躲回自己最舒适的领域。
不会过多体会美景,打卡完成任务,最终一切抛到脑后,任务完成;不会想要去做什么,而只是按照一种特定的套路,完成它。
不会在工作中思考,因为只要熬过一天,再反复一个月,拿到工资,心满意足;不会再探索,按照一个低标准,在做“好的”,诸如健身、看书之类的事情,就觉得自己已经做了所有该做了的。
得过且过,就是形容这样的生活了吧。
当然,在某些时候的好的体验的时候,确实是在享受过程的,但是难免会有惯性的思维,让自己无法完全沉浸其中。总是会想到一些其他,莫名其妙的目的。
希望,我能慢慢,享受所有时间的过程吧。
别急着,那些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