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8.21
1、我们假设有一个人正在为“我的性格是悲观的”而苦恼,我们可以试着把他的话换成“我具有悲观的‘世界观’”。我认为问题不在于自己的性格,而在于自己所持有的世界观。性格一词或许会带有“不可改变”这一感觉,但如果是世界观的话,那就有改变的可能性。
2、你一定会认为秉性或性格不会按照自己的意志而改变。但阿德勒心理学认为,生活方式是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
3、不,不是你不能改变。认无论在何时也无论处于何种环境中都可以改变。你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
4、尽管有些不方便、不自由,但你还是感觉现在的生活方式更好,大概是觉得一直这样不做改变比较轻松吧。
如果一直保持“现在的我”,那么如何应对眼前的事情以及其结果会怎么样等问题都可以根据经验进行推测,可谓是轻车熟路般的状态。即使遇到点状况也能够想办法对付过去。
另一方面,如果选择新的生活方式,那就既不知道新的自己会遇到什么问题,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眼前的事情。未来难以预测,生活就会充满不安,也可能有更加痛苦、更加不幸的生活在等着自己。也就是说,即使有各种不满,但还是认为保持现状更加轻松、更能安心。
5、想要改变生活方式需要很大的“勇气”。面对变化产生的“不安”与不变带来的“不满”,你一定是选择了后者。
6、是的,阿德勒心理学就是勇气心理学。你之所以不幸并不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更不是因为能力不足,你只不过是缺乏“勇气”,可以说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7、应该立足于目的论而不是弗洛伊德的原因论;不可以从过去中找原因;要否定精神创伤;人不是受过去原因支配的存在,人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采取行动的。
目的论的一大前提就是“人可以改变”,而人们时常在选择着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之所以无法改变正式因为我自己不断下定“不要改变”的决心。我缺乏选择新的生活方式的勇气。也就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正因为这样,我才会不幸。
8、实际上,他是想通过不去比赛这一方式来保留一种“如果做的话我也可以”的可能性,即不愿出去被人评价,更不愿去面对因作品拙劣而落选的现实。
9、应该去做——这一简单的课题摆在面前,但却不断地撤出各种“不能做的理由”,你难道不认为这是一种很痛苦的生活方式吗?
10、阿德勒的目的论是说“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时此刻”的你自己。
11、之所以只看到缺点是因为你下定了“不要喜欢自己”的决心。为了到达不要喜欢自己的目的,所以你才只看缺点而不看优点。
12、因为不喜欢自己是一种对你而言的“善”。
13、我所能做的就是首先让其接受“现在的自己”,不管结果如何,首先让其树立起向前迈进的勇气。阿德勒心理学把这叫做“鼓励”。
14、害怕被别人轻视或拒绝、害怕心灵受伤。你认为与其陷入那种窘境倒还不如一开始就不与任何人有关联。也就是说,你的目的是避免在于他人的关系中受伤。
15、只要变成一个只看自己缺点、及其厌恶自我、尽量不涉入人际关系的人就可以了。如此一来,只要躲在自己的壳里就可以不与任何人发生关联,而且万一遭到别人的拒绝,还可以以此为理由来安慰自己。心理就会想:因为我有这样的缺点才遭人拒绝,只要我没有这个缺点也会很讨人喜欢。
16、承认就是很了不起的态度。但是,请你不要忘记,在人际关系根本不可能不受伤。只要涉入人际关系就会或大或小地受伤,也会伤害别人。阿德勒曾说“想要消除烦恼,只有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但是,那种事情根本就不可能。
17、一切烦恼来源于人际关系,这是阿德勒心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人际关系,如果这个宇宙没有他人只有自己,那么一切烦恼也都将消失。
18、我对自己身高的感觉终究还是在与他人的比较——也就是人际关系——中产生的一种主观上的“自卑感”。如果没有可以比较的他人存在,我也就不会认为自己太矮。你现在也有各种“自卑感”并深受其苦吧?但是,那并不是客观上的“劣等性”,而是主观上的“自卑感”。即使像身高这样的问题也可以进行主观性的还原。
19、也就是说,困扰我们的自卑感不是“客观性的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
20、但是,主观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可以用自己的手去选择。把自己的身高看成是优点还是缺点,这全凭你自己主观决定。正因为如此,我才可以自由选择。
21、我们无法改变客观事实,但可以任意改变主观解释。并且,我们都活在主观世界中。
22、阿德勒说“无论是追求优越性还是自卑感,都不是病态,而是一种能够促进健康、正常努力和成长的刺激”。只要处理得当,自卑感也可以成为努力和成长的催化剂。
感:今日的内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我们有着主观性解释的权利,另一个是当对当下不满,改变需要勇气。
当我从人际关系自身出发,想到了一些。例如,我对于表达出一些想法有着很多的担忧,觉得这些是“不好的”,于是我就放弃了某些对话。但是我想我可以进行如下的对话。
你也曾经读过被讨厌的勇气对吧?
今天刚好读到了,对当下不满,我们需要有改变的勇气。
比如说,今天的此时此刻,我很想你,想问问你在干什么,想问问能否见到你。但是,预想中的结果是不好的,我害怕那种未知的结果。尤其是他可能是多个方面的令人不安的结果。即使是被你所接受的那种感情,我也会对脱离了现在安然的状态而会感到不安,“我之所以无法改变正式因为我自己不断下定“不要改变”的决心”,无法去将关系推进到下一步;而如果是无法被接受的感情,即会造成更为令人难受的结果,即本有的关系即将发生变化,现在的状态也将难以维系。
所以最终没有勇气说出想见你。
或许通过读书交流的方式说出,倒也是一种策略。迂回的手段,我好像经常使用。
或许,我得好好想想。